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本次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这一主题旨在提醒我们,健康的口腔不仅是享受美食、展现自信笑容的基础,更是维系全身健康的重要防线。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备受一颗“顽劣”牙齿的困扰,它就是智齿。关于智齿,许多人心中都存有一个疑问:到底该不该拔?不拔,怕后患无穷;拔了,又怕白受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科学地认识智齿,解开这个常见的口腔健康难题。
什么是智齿?智齿,也称为智慧牙,是人类的第三颗磨牙。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智齿一般在16岁至35岁之间萌出,这也是人类最后长出的牙齿。由于智齿位于上下牙列的末端,靠近咽喉部位,且其萌出期处于人们心智成熟的阶段,因此得名智齿。智齿是人类进化过程的遗留产物,随着人类食物越来越精细,智齿的咀嚼作用逐渐淡化;同时,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颌骨体积逐渐变小,不再有智齿生长的空间,这就导致多数智齿成为有害无益的“废物”。
智齿常见的害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齿的牙釉质钙化差,容易龋坏,进而引发牙髓炎和根周炎;二是智齿位于牙列的最后,多数阻生形成冠周袋,藏污纳垢,难以清洁,成为不折不扣的病灶牙,不仅危及邻牙,甚至可能危及全身健康。
并非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除。如果智齿萌出的方向正确,没有任何阻生情况,且对颌也存在萌出正确的智齿,它们之间存在正常的咬合关系,那么这样的智齿是可以保留的。有时候,智齿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当第二磨牙缺失时,就可以利用这颗智齿进行烤瓷桥的修复。但是,大部分人的智齿都有一定的阻生倾向,且萌出的方向不正,通常会有向近中倾斜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智齿,还是建议患者尽早拔除,以绝后患。
智齿是否需要拔除,最好由专业口腔医生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最专业的处理建议。
在全国爱牙日到来之际,我们呼吁大家关注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记住“口腔健康,全身健康”,正确处理智齿问题,也是维护全身健康的重要一环。
如果您正在被智齿问题困扰,不妨趁这个爱牙日,给自己一个理由,去医院口腔科做个检查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