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医院动态

临床资讯
临床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临床资讯

治疗腰突症的“神器”——椎间孔镜

发布时间:2016-01-27 14:11:03作者:浏览次数:


5毫米切口PK10年疼痛
庙头镇68岁的吴大妈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了长达10多年,更为不幸的是,由于她使用了一家理疗店推销的理疗贴,病情愈发严重了。
3年前,吴大妈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突然加剧,连最基本的站和睡都很痛苦,医生建议开刀手术,但她有多年的糖尿病,给手术增添了许多风险。不得已,吴大妈开始留意各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这时,某款静电理疗贴也由此走进了吴大妈的视线。一次,她得知小区附近开了家理疗店,店里有按摩床等仪器设备可以免费试用,只需要支付配合理疗的静电理疗贴钱就可以了。吴大妈决定做做试试看。做理疗的时候,感到部位有些发热,还是蛮舒服的,但疼痛感并没有减轻。她坚持了3个月后,没想到腰腿痛却日益加重了,除去枉花了几千元的理疗贴不算,右腿几乎失去了行走能力。
吴大妈和家人商量后,一致认为不能再相信街头的小广告疗法,必须到正规的大医院治疗。于是,元旦前夕,家人陪伴她来到了我院。做完CT检查后,放射科刘国红主任发现吴大妈腰4—5、腰5—骶1椎间盘髓核完全脱出,需要及时手术切除。刘主任得知其对开放性手术有顾虑时,就告诉她,我院开展的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不错,可以咨询了解一下。在刘主任的推荐下,吴大妈找到了脊柱外科的张成亮主任。
张成亮主任全面了解了吴大妈的病情后,认为适合使用椎间孔镜治疗,并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
据张主任介绍,椎间孔镜微创摘除术只需在病灶处开一个直径仅5毫米“钥匙孔”大小的切口,伸入精密手术器械,在可视屏幕上就可看到突出的髓核,并一点点摘除,患者的不适症状也就随之消失,整个手术时间只需一个小时左右。卧床休息两小时后就能行走,生活自理,3天就可出院。
正如张主任所言,吴大妈术后疼痛就慢慢消失了,这让她喜不自禁,连声称奇。她说椎间孔镜这个治疗“神器”祛除了缠绕她10多年的病魔,在新的一年里,可以享受愉快的新生活了。
腰突症,一个让人纠结的疾病
调查显示,约95%以上的人一生中患过腰腿痛疾病。有些腰腿痛的原发病治愈后,疼痛也就随之消失;也有一些腰腿痛不治自愈。所以,很多人认为腰腿痛不算什么病。然而,如果腰腿痛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地摆脱掉的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骨科常见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位(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引发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的人一半以上有椎间盘病变,饱受着颈腰腿疼痛的折磨,严重者甚至瘫痪。对于众多的腰突症患者来说,保守治疗通常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药物、针灸、理疗、推拿等这些保守方式缓解疼痛的效果却是一时的,极易反复发作。而传统的开刀手术存在创伤大、风险高、费用贵等问题,患者有抵触心理。因之,像吴大妈这样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不在少数。
由于腰突症病程绵延且易复发,在治疗上产生了许多的误区,很多人甚至认为是个不治之症。尤其是在手术这一问题上,患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认识:一种是盲目手术,另一种是拒绝手术。前者认为腰突症只有手术才能治愈,其实腰突症手术的适应症要求非常严格,况且手术也不是腰突症治疗的首选;后者则把手术所带来的神经损伤等负面影响给进一步扩大化了,认为坚决不能手术,保守到底。这样,就使得病人和医生都感到非常的纠结:治疗腰突症,路在何方?
究竟怎样以最小的痛苦和风险使腰突症患者获得有效治疗呢?我院脊柱外科在张成亮主任的带领下,使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不用开大刀就可以达到开放手术的效果,以微创伤、见效快、安全性高等优势成为患者的理想选择,化解了治疗选择上的难题,让众多像吴大妈一样的患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椎间孔镜也被患者誉为治疗腰突症的“神器”。
揭秘“神器”椎间孔镜
椎间孔镜被患者誉为治疗腰突症的“神器”,它为什么如此神奇呢?为此,请教了我院脊柱外科张成亮主任。
张成亮主任介绍,椎间孔镜是脊柱外科新一代内窥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实施手术,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以消除疼痛。在内窥镜直视放大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祛除骨质、射频电极封堵破损纤维环。椎间孔镜技术是同类手术中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微创治疗腰突症的手术,与之前各种治疗方式相比,创伤小,皮肤切口只有5—7毫米,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毫升,术后也仅需缝一针,敷上敷料贴就可以了。采用局部****,增高了手术的安全系数。患者能清醒地感受到手术全过程,与医生互动交流,充分保障了患者的知情权。
腰突症传统的椎板切除术,为了接近目标点,必须对脊柱旁的肌肉韧带和骨质结构切除,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而椎间孔镜技术通过扩孔器和相应的医疗器械,逐渐扩大椎间孔,完全摘除任何突出或脱出的碎片以及变性的炎性髓核,不破坏脊柱周围结构,不需要植入钢板,保护了脊柱的稳定性。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持续灌注消炎,运用射频消融修补纤维环,消融神经致敏组织,阻断环状神经分支,解除患者软组织的疼痛。
椎间孔镜可以开展从颈椎到腰5—骶1所有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成型和纤维环修复,目前国际上公认椎间孔镜在脊柱微创外科处于主导地位。椎间孔镜这项脊柱微创领域革命性的尖端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脊柱外科跨入了脊柱疾病微创治疗技术的崭新时代。
科普一下:腰突症的信号
在很多人眼里,腰腿痛不算病,熬几天就好了。其实,腰突症最突出的症状就是腰腿痛,如果早期忽略,病情就会逐步加重。张成亮主任提醒,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怀疑是否有腰突症的可能。
1,腰部疼痛    腰痛是大多数腰突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少数病人只有腿痛而无腰痛,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患者一定会发生腰痛。还有一些患者先出现腰痛,一段时间后出现腿痛,同时腰痛自行减轻或消失,来就诊时仅主诉腿痛。2,下肢放射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在外伤、劳累和受寒后容易发作,每次时间2—3周,可以逐步缓解。任何使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咳嗽、用力排便、大笑、喷嚏、抬举重物等,都容易诱发或使已发生的疼痛加重。3,腰部活动受限    腰突症患者腰椎的前屈后伸活动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密切相关,如纤维环未完全破裂腰椎取前屈位置,后伸受限。4,脊柱侧凸    这是腰突症患者为减轻疼痛所采取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表现是腰椎在向左侧或右侧弯曲。在背部触摸正中位置的棘突可以发现棘突偏歪。5,跛行    腰突症发生的跛行多为间歇性,即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弯腰或蹲下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仍能继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腰突症症状会逐渐缓慢加重。6,感觉麻木    腰突症病人中,有一部分不出现下肢的疼痛,而仅出现肢体的麻木感,这多数是因为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的,而大腿外侧感觉障碍的原因多为纤维环膨出或关节退变,而并非由于椎间盘突出所致。
再科普一下:椎间孔镜的适应人群
张主任指出,椎间孔镜技术固然很好,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可以使用这个“神器”来治疗,也有严格的适应症。患者必须表现出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满足以下条件。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根性疼痛。2,根性疼痛重于腰痛,3,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包括运用甾体类或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理疗、训练程序等,至少保守治疗4周,如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则需要立即手术。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弯腰困难。5,为了精确确定突出或脱垂的髓核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生的情况,手术前应进行完整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及MRI,是精确确定髓核大小、位置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值得炫耀:朝气蓬勃的脊柱外科团队
我院脊柱外科,即骨三科,是一个年轻的科室,于2011年8月单独成科,才四岁多。该科以脊柱外科为特色,是我市最早成立脊柱外科亚专科的科室,系宿迁市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医疗水平在沭阳县遥遥领先。科室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2名研究生,人才梯队合理,骨干医生年龄结构在30—40岁之间,医疗团队充满了朝气。
几年来,脊柱外科发展迅速,每年开展脊柱外科手术300台左右,曾经一日开展6台四级手术。脊柱外科手术大部分是高风险手术,大多是别的医院不敢开和不会开的手术,是三级医院重点开展手术。科室科研工作也是硕果累累,近4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2部,其中SCI论文2篇,8项科研项目通过宿迁市科技成果鉴定,其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局麻手术策略研究”获得宿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TP/PD-ECGF与VEG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肺转移的关系”获得三等奖。
     2015年是脊柱外科出彩的一年,在三级医院定等评审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医院的部署进行有序的推进,担当起了领头羊和排头兵,是领导心目中的免检科室,为医院评审定等赢得了荣誉。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科带头人张成亮主任看上去温文儒雅,做起事情来果敢利落,富有拼搏精神,在他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引领下,科室充满了活力,勇于开拓新技术、新项目,顺利开展经椎间孔入路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经济效益。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出神入化。很多脊柱手术需要置入椎弓根螺钉,以前需要多次透视,反复调整,才能把钉子打入,张成亮主任技术娴熟到无需透视也能准确无误的打入螺钉,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出血量,也减少了医患人员的射线照射,胸腰椎骨折1个小时结束手术,无需输血。在宿迁市率先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13年7月,我院购进了苏北地区首台德国原装椎间孔镜,开辟了苏北地区运用微创技术治疗腰突症的先河。目前共完成手术100余例,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出院的病人再介绍他的亲戚、熟人来做微创手术。
脊柱外科的护理团队也非常之优秀,在赵峪槿护士长的带领下,结合科室病人的特性,不断创新护理服务理念,开拓特色护理模式,指导康复,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获得了患者的高度评价及领导的信任,多次获得优质明星服务护理科室荣誉称号,撑起了科室的“半边天”。
 
 张成亮   脊柱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委员会委员,宿迁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宿迁市劳动伤残鉴定专家组成员。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0余年,进修深造于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多次获得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院十佳医生称号。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文章1篇。3项科研成果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
主攻方向:脊柱外科系统疾病,特别是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脊柱创伤,在颈肩、腰腿痛的诊治及手术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