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儿子出生有几个月,出生后检查就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有人说要做手术,也有人说这种病可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自愈。请问,先心病真的可以自愈吗?如果不能自愈的话,多大年龄手术最好呢?据说手术要开胸,危险大吗?
崔一君
崔先生:
你所提到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最佳时间是一个最容易回答而又最难回答的问题。
一般来讲,从患儿适应手术能力,配合术后治疗,不影响学习等方面来考虑,以3—6岁为最佳,但还要结合具体疾病、病人具体的情况决定。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早期手术,否则失掉良好的手术机会,如大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大量由左向右分流,婴儿期反复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往往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因此应及早完成手术,一般l岁以内,甚至小于半岁就要手术。但是2岁以内的中小房、室间隔缺损,如果临床无症状,生长发育正常,可等到2岁复查以后再决定手术,因大约30%—40%的膜部、肌部室间隔缺损可以随年龄增长自然闭合。虽然目前的心脏手术技术及设备、体外循环、****水平都已很高,但毕竟存在不少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年龄越小,难度越大,因此对身体生长发育及心脏影响较小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小的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最好等到较大年龄手术为宜。
目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的外科开胸直视手术,有一定的死亡率及手术后带来的美观问题。另一种心导管术行室间隔填塞,方法是先在患儿体内建一条“轨道”,用针头在其腹股沟穿刺,把一条直径2毫米的钢丝从股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室间隔缺损处—右心—腔静脉—股静脉。沿钢丝将柔软的网状封堵器填入室缺位置,最后在左、右心室侧释放两个伞样补片,紧紧夹住室间隔缺损。整个封堵术用时不到一个小时。此方法痛苦小、皮肤切口小而隐蔽、不用体外循环、安全、术后并发症低、恢复快、效果满意。第三种方法是经胸壁外科小切口介入封堵术,在胸壁上开一个2cm—3cm的小切口,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将封堵器送入缺损部位进行封堵,手术路径短,不需要建立体外循环,患儿不承受X线辐射,所需时间也较短。但不是所有的房、室间隔缺损都可以行后两种方法治疗的,有一定的适应症,如缺损邻近大血管开口处就不适宜。至于你家孩子应该做什么样的手术,如何做,还是要到医院的心胸外科具体地制定。
副主任医师 汤井双
汤井双 沭阳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曾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进修学习。擅长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对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篇,获医院十佳医生称号。咨询电话 13809090102
上一篇:两癌筛查前,请“备好课”
下一篇:换个角度看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