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医院动态

临床资讯
临床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临床资讯

如何排除隐藏在脑部的“地雷”

发布时间:2015-01-27 22:50:48作者:浏览次数: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多种原因,如血管发育异常、外伤、感染等导致血管壁薄弱或破损,在血流长期冲击下血管壁局部向外突出所形成的“水泡”。动脉瘤未破裂时往往无症状。可一旦破裂出血,后果严重,有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可能,因此被人们比喻为隐藏在颅内的“地雷”。
动脉瘤破裂可有一些诱因,如运动、情绪激动、排便、咳嗽、头部创伤、性交或分娩等。破裂后首发症状常见为头痛,由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病人常描述为“爆炸样头痛”,其它有恶心、呕吐、失语、癫痫、眩晕、肢体瘫痪及感觉异常等。部分未破裂动脉瘤因瘤体较大压迫神经也可引起临床症状,如眼睑下垂。
动脉瘤不是特别大时,头颅CT或MRI平扫往往不能发现。确诊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检查方法有:头颅CTA、头颅MRA及脑血管DSA。
健康人群体检筛查,可选择检查头颅MRA,此检查不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无任何副作用及风险,但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可能,也可以选择检查头颅CTA,需静脉注射造影剂,缺点是少部分人有发生造影剂过敏反应可能,如喉头痉挛水肿致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等,其优点是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低,且检查时间短,应当为动脉瘤破裂病人之首选检查。
脑血管DSA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用像圆珠笔芯一样粗的造影导管,依次经过患者股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到达颈动脉或椎动脉,再经导管注入造影剂的同时用DSA机器摄取图像,为动脉瘤病人诊断的“金标准”,一般无漏诊及误诊,但在检查过程中有导致颅内出血或加重出血可能,也有发生脑血栓、脑血管痉挛而形成脑梗死可能。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动脉瘤夹闭术和定期复查随诊。选择何种治疗方法最佳,需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目前专家意见尚未完全统一。我们认为应权衡患者的风险/获益比,影响这一比率的因素很多,如动脉瘤大小、部位、病人年龄、全身条件、手术难易、手术者的经验和技术、病人经济情况等。
一般来说,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未破裂动脉瘤无症状时可不处理,因为即使破裂,致命的危险性也比较小。年龄特别大的病人,如果是未破裂动脉瘤无症状时亦可定期复查随访,一旦动脉瘤明显长大有破裂危险或有症状时应积极治疗。中年人不管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及老年人动脉瘤破裂一旦发现都应该积极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是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部分病人需配合应用支架,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及手术不易达到的部位如基底动脉顶端部位,缺点是应用支架辅助栓塞的病人有时需终身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而难以耐受,或者患者路径血管条件差,迂曲严重,介入治疗难以到位导致失败,另外介入治疗费用昂贵。
动脉瘤夹闭术相比而言,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随着手术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创伤在不断下降,且病人治愈费用较低,并能同时处理动脉瘤破裂所合并的脑内血肿、急性脑积水、脑疝等,这也恰恰是单纯介入治疗所无法解决的。
综上所述,由于动脉瘤的“特殊性”即一旦破裂出血,后果严重,可直接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可能,因此假如发现颅内有动脉瘤,建议积极治疗,选择介入治疗或手术夹闭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