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会传染吗?
这个问题可能大部分人都会回答:不传染
确实,癌症本身是不会传染的
但有些癌症的致病高危因素
包括某些病毒和细菌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传染的
肝细胞癌
1、可“传染”的致癌因素: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目前,我国70%-80%的肝细胞癌病人在得病之前都患有乙肝,15%-25%的病人有丙肝背景。病毒导致的长期慢性肝脏炎症反复损害肝细胞,肝脏会发生纤维化、肝硬化直至癌变。
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2、哪些人群易感?
● 有输血史的人;
● 男性同性恋以及有多个性伙伴的人;
● 与乙肝、丙肝患者的血液及体液有密切接触者(如医护人员)等。
特别提示:与乙肝、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共餐、共厕、握手拥抱、游泳洗浴等一般接触并不会被传染。
3、如何发现?
急性肝炎患者早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乙肝、丙肝等慢性病程患者则大部分没有症状。症状不明显患者,一般是通过体检、化验或由于其他疾病检查而被发现。
4、如何预防和治疗?
● 未被感染的高危人群可接种乙肝疫苗(丙肝暂无疫苗);
● 健康人群应定期体检、化验肝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病毒性肝炎患者坚持在正规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谨遵医嘱,不擅自停止或更改治疗方案;
● 肝炎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学指标、B超、血清甲胎蛋白等,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
胃 癌
1、可“传染”的致癌因素: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6倍。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经过多年反复的炎症刺激,胃黏膜细胞逐渐发生“异变”,最终癌变。
2、传播途径有哪些?
口-口传播(公用餐具、接吻等)和粪-口传播(便后不洗手等)。
3、哪些人群易感?
● 不爱洗手和家里卫生条件差的人;
●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家人等。
4、如何发现?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很多并没有症状,当引起继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变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疼痛、反酸等。无症状的感染者常在体检中发现。
5、如何预防和治疗?
● 健康人群定期体检,常规行C13吹气试验,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
● 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且伴有症状或相关胃病者,建议及时口服药物根除;
● 14岁以下儿童和70岁以上老人和孕产妇感染者,可暂不根除,或咨询医生后再做决定。
鼻咽癌
1、可“传染”的致癌因素:EB病毒
几乎所有的鼻咽癌患者均有EB病毒感染的表现。超过90%的人曾经感染过EB病毒,大部分很快自愈。而一小部分人病毒会长期潜伏在体内,待人免疫力低下时复发,反复持续感染,最终导致癌变。
2、传播途径有哪些?
可以经口密切接触传播:口对口喂小孩、亲吻等。
3、哪些人群易感?
● 发展中国家3—5岁儿童;发达国家15—20岁青少年;
● 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等。
4、如何发现?
常见症状为不规律的发热、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一般由抽血检测EB病毒抗体或血浆EBV-DNA拷贝数后发现。
5、如何预防和治疗?
● 大人不要随便亲吻孩子;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 EB病毒阳性者应定期复查EB病毒抗体或血浆EBV-DNA拷贝数,如持续升高应及时就诊。
宫颈癌
1、可“传染”的致癌因素:HPV病毒
65%~75%的宫颈癌是由HPV16和18亚型引起的。高危型HPV如果持续长期感染,在炎症等因素的反复刺激下,宫颈上皮会逐渐出现轻度、中度、重度的“瘤样病变”(CIN),最终导致宫颈癌。
2、传播途径有哪些?
接触传播和性传播。
3、哪些人群易感?
● 初次性行为年龄较低的女性;
● 有多个性伴侣者,或配偶曾有多个性伴侣者;
● 意外妊娠次数较多者;
● 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女性。
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高危型HPV,绝大多数女性感染HPV可以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掉,然而少部分女性有进展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发生宫颈癌的潜在风险。
4、如何发现?
高危型HPV感染一般没有症状,常由体检中的HPV检测发现。
5、如何预防和治疗?
● 接种HPV疫苗;
● 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 普通感染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 出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应医生指导下治疗。
专家提醒
虽然癌症本身不具传染性,但是这些可以传染的疾病却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尽管这些病毒和细菌感染者只有一小部分人,在长达多年后才可能发展为癌症,但这也正是我们容易掉以轻心的地方。
总而言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肿瘤的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好的应对之道。
目前我院常规开展的相关检查项目有: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HPV分型及定量、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EB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