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明不善言辞,不显山不露水的,是属于“内秀”型的一个小伙子,是个能坐得住、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他这样的性格适合做医生,尤其是检验医生,也适合搞科研。没有错,张国明在默默地做着他喜欢的事,并且成为了佼佼者,成为医院科研工作中窜出的一匹“小黑马”。
出生于1980年的张国明也算是一个80后,一般来讲,他这样年龄的年轻人大都喜欢游玩、娱乐,业余时间打牌、喝酒放松地打发一下时光也无可厚非。可张国明却把这些时间用在了他的爱好上——科研。
2007年,张国明从牡丹江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后,就离开家乡黑龙江绥化应聘到我院检验科工作。扎根沭阳8年,爱情、事业双丰收。儿子6岁了,小家庭其乐融融。在医院检验科这个大家庭里,他也是成绩斐然,为科室的科研、重点专科的创建、专业实验室的组建、省临床检验结果的互认等尽责尽力,默默奉献。
2010年,张国明从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进修分子生物学回来后,就牵头组建了我院的临床检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该实验室很好地完成了传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检测等工作,特别是开展的甲流感、肠道病毒核酸检测,为近年的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他牵头负责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前后血浆核小体检测的意义”、“老年人血清总胆红素、ALT、AST、肌酐的参考区间的研究”及参与的“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血清SAA和oxLDL检测的临床意义”课题获得了宿迁市科技进步奖。
2012年开始,我们医院开展了为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工作,每年近10万份的资料,积累了大量的健康信息和血、尿标本和数据。这些在许多人眼里可能熟视无睹的东西,对张国明来说,却如获至宝。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检验正常参考值大多都是“国际标准”,而由于地域、种族、生活习惯的不同,老外的数值并不一定适合我们国人,如果搬来套用,往往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扰。张国明是个有心人。他对老年人体检所积累的这笔“财富”产生了兴趣,他想,这么大的一个群体,足以得出一组数据来代表当地这个年龄组的平均值和数据区间,为居民的健康评估和疾病诊疗提供更实际的依据。于是,他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血液标本的数据,他逐一统计、分组、归类,剔除离群值,然后进行研究。
数字是枯燥的,而对于喜爱它的张国明来说却是一种乐趣。张国明常常会为了处理一个数据花费几个小时,为证实一个观点翻阅十几本中外文书刊,为搜索一篇资料而忘记了吃饭。夜深人静之时,家人进入了梦乡,也没有了儿子的“捣乱”,是他静下心来工作的最好时机,熬到一两点钟是常事,有时则是通宵达旦。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国明统计的数据与国际标准比较,发生了反差,比如血红蛋白的最低值,这个年龄段的国际标准男性是92克,女性是87克,而他得出的结论是100克以上,与国际标准差异明显,建议诊断标准有待更改;再比如谷丙转氨酶,国际标准是小于40单位,他的数据是小于47单位,达50单位的也大有人在,建议标准应该定在小于45单位为妥……翔实的证据,鲜明的观点,实用的结论,成就了他的硕果,一篇篇的论文出笼了,并征服了老外——《沭阳地区老年人全血细胞参考区间》发表在德国《临床检验》杂志上,影响因子1.129;《老年人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肌酐参考区间》刊登于波兰的《医学科学进展》杂志,影响因子1.433;另有2篇文章刊于美国的《临床检验分析》。
张国明在他参加工作短短的8年时间里,共发表了30篇论文,其中4篇为SCI论文,《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篇,核心期刊10余篇。这在我院,就同等阅历的来说,出其右者唯恐不多。
张国明原来有一顶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长的“官帽”,目前被派往我院的城区门诊工作,又增加了检验城区组长的“头衔”。担子重了,看来,这匹“小黑马”撒着欢儿跑起来要四蹄并用了!
上一篇:两腿动脉突发血栓 面临截肢
下一篇:泌尿外科微创切除巨大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