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治疗,我们已经走了多远?
2015年1月20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ASCO年度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第一时间进行了翻译与总结。这份报告不仅介绍了2014年临床肿瘤进展,还回顾了过去十年恶性肿瘤治疗、筛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今后十年我们努力的主要方向。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份报告的内容。
十年回顾
靶向治疗药物迅速增加:使肿瘤细胞“饥饿”的新药:血管生成抑制剂,一类旨在减缓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被证明可以成功治疗许多晚期和侵袭性肿瘤;EGFR抑制剂:抑制癌细胞生存的关键通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新疗法为乳腺癌的治疗不断带来突破;针对多条分子通路的靶向药物:一个新兴趋势:研究者们正在不断发现新的、可以同时阻断1种以上的癌症靶向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将成为对抗癌症的有力武器。
绘制癌症基因组图谱:通往精准医学之路。
免疫治疗时代来临:刺激免疫系统抗击肿瘤;过继细胞治疗(ACT):过继细胞治疗为实验性治疗策略,该治疗策略从患者血液或肿瘤组织中收集癌症杀伤性T细胞,通过实验室培养,待细胞生长达到十亿数量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尽管该策略还没有通过FDA的批准,但这给癌症患者尤其是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因为一些患者接受ACT治疗后达到完全和持久缓解;
十年前瞻
更快捷、更廉价、更先进的基因组学技术:新一代测序技术(NGS)可以发现其他技术无法检测到的某些类型的癌症相关的基因学改变。
液态活检:“破译”血中肿瘤细胞的线索:与传统的有疼痛感、有风险的组织活检不同,液态活检仅需要收集一滴检查者血液便可,通过先进的技术计数并收集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由于肿瘤细胞为杂细胞群,较传统的只取材于肿瘤某一部位的方法相比,液态活检可以提供更完全的分子信息。
纳米药物:改善癌症治疗的巨大潜力:例如,科学家采用不同的材料(例如金、碳和病毒等)制成适于宜用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内部载入药物,纳米粒子表面被分子所包裹,例如抗体可以帮助引导纳米药物到达肿瘤细胞,并与之结合。纳米技术强化癌症检测:纳米颗粒也正在被研究用于癌症早期检测和诊断。例如,表面覆盖有纳米金棒的抗体与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结合被证实为是一个经济、灵敏度高的癌症检测方法。
上一篇:癌症会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