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医院动态

临床资讯
临床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临床资讯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应用和评估

发布时间:2014-09-03 08:17:02作者:浏览次数:

急性心肌损伤主要由急性冠脉缺血造成,及时可靠的检测出心肌缺血是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先决条件。只有10%~15%的有明显胸痛症状的急诊患者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AMI的早期诊断非常灵敏,使所有有指征的AMI患者可以用溶栓治疗;而由于高度特异,胸痛但不是AMI的患者则没有必要冒风险接受这样的治疗。选择治疗方案往往是在急诊入院时就必须决定的。
    由于大约有30%的患者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隐匿性心肌梗死),造成大约5%有心肌梗死症状的急诊患者漏诊。隐匿性心肌梗死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女性比男性更常见。随着年龄的增加,AMI的发病更不典型。另一方面许多患者的症状是由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引起梗死。
    同时检测血清中H-FABP可提高肌红蛋白的诊断特异性。H-FABP在心脏细胞中参与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和转运。心肌梗死后H-FABP可在血清和尿中检测到。与肌红蛋白不同,H-FABP在心肌中含量大于骨骼肌,因此计算肌红蛋白/H-FABP的比值可以鉴别心肌梗死或骨骼肌损伤。骨骼肌中肌红蛋白/H-FABP的比值>20,心肌中的比值大约为5,肌肉损伤后的血清中此模式仍不变。
    1.H-FABP的理化特性:分子量15000,生物半衰期0.3h,2~5h开始升高,6~12h到达峰值,1d恢复正常。
    2.H-FABP的检测指征:(1)早期诊断疑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和诊断再梗死。(2)监测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的效果。
    3.临床意义:H-FABP不是心肌特异标志物,也存在于骨骼肌和肾脏中。H-FABP与肌红蛋白在心肌梗死发生后2~4h同时增高,几小时后达到峰值。24h回到参考范围内。计算肌红蛋白/H-FABP的比值可以鉴别心肌梗死或骨骼肌损伤,肌红蛋白/H-FABP的比值<10提示可能为心肌梗死或心肌损伤。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工业化发达国家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增加。在对患者选择进一步心脏检查之前,敏感且特异的实验室检测在诊断急性和慢性的心脏疾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检验科已开展的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新标志物有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CK-MB蛋白浓度(CK-MBmass)、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还有用于诊断心衰、监测心衰病程和疗效的检验指标N末端B-利钠肽(NT-proBNP)均24h为临床提供服务,敬请临床各位专家结合患者病情选择相应检验项目为患者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