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柳叶刀》报道: 根据一项小型安全研究的结果,注入患者自身的心脏干细胞可以减少心脏病发作后的瘢痕组织,促进心肌生长。来自加州洛杉矶Cedars-Sinai Heart心脏研究所的Eduardo Marbán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一研究中采集了17名心脏病发作患者的心肌细胞,利用这些细胞培育出了心脏干细胞,然后将它们再注入患者体内。6个月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接受治疗的患者心脏瘢痕组织减少了28%。在接受治疗后,有活力的心脏组织明显增多,表明这一治疗部分地修复了心脏病发作导致的组织损伤。
背景
在此前的临床前实验模型中,研究人员证实心球(Cardiosphere)衍生细胞(CDCs)减少了心肌梗塞之后的瘢痕形成,提高了活力心肌膜数量,增进了心脏功能。此次,研究人员的目的在于评估心肌梗塞后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接受这一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方法
在前瞻性的,随机心球衍生细胞逆转心室功能障碍(CADUCEUS)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美国的两个医疗中心招募了一些心肌梗塞后2-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25-45%)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患者接受CDCs或标准治疗。研究人员对心肌梗塞1.5-3个月患者进行了心内膜心肌活检,将采集培养的自体细胞注入到CDCs治疗组患者的梗塞相关动脉中。主要终末点为6个月时死于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意外死亡,或在细胞移植后发生心肌梗塞、形成心脏肿瘤,或发生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患者的比例。研究人员也在6个月时用MRI评估了初步的效力终末点。
试验结果
自2009年5月5日到2010年12月16日这一期间,研究人员对25名志愿者开展了I期临床实验,其中17名志愿者接受了CDC治疗,其余8名患者接受标准治疗。这些志愿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基线为39%,左心室瘢痕面积平均为24%。在36天内研究人员将活检样品培育出了预定的细胞量。在CDC灌入后,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治疗6个月后,没有患者希望,形成心脏肿瘤或发生MACE。相比于对照组(13%),CDC治疗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比率为24%(4名患者)。在第6个月时,MRI分析结果显示CDCs治疗组患者心脏瘢痕面积减少,活力心脏面积增加,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善,局部收缩期室壁增厚。CDCs治疗组与对照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LVEF无明显差异。
说明
实验研究证实向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冠状动脉灌注自体CDC治疗是安全的,从而为开展2期临床治疗试验提供了保证。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前所未有的提高了活力心肌膜数量,这一结果将推动进一步开展研究评估临床治疗效果。